隔油原理:
粒徑較大的浮油的上浮規(guī)律遵從斯托克斯公式,應掌握公式中參數(shù)的確定。
隔油池構造和工作原理。
1、平流式隔油池
廢水從池的一端流入,從另一端流出,其中比重小于1且粒徑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上,而比重大于1的雜質則沉于池底,上浮的油可油刮板刮到出水端,由集油管排出,沉渣則可通過排泥管排出。
優(yōu)點是構造簡單,便于運行管理,除油效果穩(wěn)定,缺點是池體大,占地面積多。
2、斜板隔油池
采用波紋形斜板,廢水沿板面向下流動,從出水堰排出,水中的油珠沿板的下表面向上流動,然后經集油管收集排出,水中的懸浮物沉降到板上表面,落到池底可經排泥管排出。目前我國一些含油廢水處理站,多采用這種形式的隔油池。
隔油池的設計參數(shù)。
1、平流式隔油池(去除油珠粒徑不小于150μm)。
污水停留時間(1.5~2h),污水的水平流速(2~5m/s),單格池寬不大于6m,長寬比不小于4,有效水深不應大于2m,超高不小于0.4m,刮泥機的刮板移動速度不大于2m/min,排泥管的直徑不小于200mm,集油管直徑宜為200~300mm,池底坡度為0.01~0.02,污泥斗傾角為45°,考慮加熱及滅火設施。
2、斜板隔油池(去除油珠粒徑不小于80μm)。
表面水力負荷(0.6~0.8m3/㎡h),斜板的凈距為40mm左右且傾角不應小于45°。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本網授權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且必須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、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,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。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,請作者與本網站聯(lián)系,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。
本網轉載之作品,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與著作權人聯(lián)系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
3、聯(lián)系方式:010-82326699 / 400 810 5999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