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巖土的工程性能主要是強度、彈性模量、變形模量、壓縮模量、黏聚力、內摩擦角等物理力學性能,各種性能應按標準試驗方法經過試驗確定。
1.內摩擦角:土體中顆粒間相互移動和膠合作用形成的摩擦特性。其數值為強度包線與水平線的夾角。內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強度指標,反映了土的摩擦特性。
2.土抗剪強度:是指土體抵抗剪切破壞的極限強度,包括內摩擦力和內聚力。抗剪強度可通過剪切試驗測定。
當土中某點由外力所產生的剪應力達到土的抗剪強度、發(fā)生了土體的一部分相對于另一部分的移動時,便認為該點發(fā)生了剪切破壞。工程實踐和室內試驗都驗證了土受剪產生的破壞。剪切破壞是強度破壞的重要特點,所以強度問題是土力學中最重要的基本內容之一。
3.土的干密度:單位體積內土的固體顆粒質量與總體積的比值,稱為土的干密度。干密度越大,表明土越堅實。在土方填筑時,常以土的干密度控制土的夯實標準。
4.土的可松性:天然土經開挖后,其體積因松散而增加,雖經振動夯實,仍不能完全恢復到原來的體積,這種性質稱為土的可松性。它是挖填土方時,計算土方機械生產率、回填土方量、運輸機具數量、進行場地平整規(guī)劃豎向設計、土方平衡調配的重要參數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