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二級建造師考試《公路工程》案例分析(8)
8、[背景材料]
某跨海大橋,上部結構為9×50m+9×50m+12×50m三聯(lián)等跨等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(xù)箱梁橋,橫向為兩個獨立的單箱,梁高2.75m,單箱頂面寬為11.30m。箱梁采用移動式模架逐跨施工,整套設備從瑞士某公司引進。施工單位在完成了側模和底模安裝后,開始調整各支點處的模板縱向標高,使鋼箱模板處于澆筑混凝土的正確位置,同時設置預拱度。在設置預拱度值時,施工技術人員考慮了如下主要因素:1)、鋼梁由于新澆混凝土重量產生的的彈性變形;2)、恒載;3)、混凝土箱梁產生的彈塑性變形。在澆筑底板和腹板混凝土時,采用同步澆筑的方式,以期增大混凝土箱梁的剛度值,減小混凝土重量對鋼梁產生的彈性變形;在澆筑頂板混凝土時,采用先澆筑兩側翼緣板,后澆中間的順序,便于早期脫模,提高模架的利用率,加快施工進度。
[問題]:
1) 計算理論預拱度值的項目%%是否完整?如不完整,還應考慮哪些因素?
2) 請指出澆筑底板、側板和頂板混凝土順序的不合理之處?
[參考答案]:
1. 不完整,還應計入支點沉降值;
2. 底板混凝土澆筑應先于腹板混凝土10-20m;頂板混凝土應先澆中間后兩側翼緣混凝土
![刷題寶](/upload/resources/image/2024/10/31/596530.png)
![2025年二級建造師招生方案](/upload/resources/image/2024/05/31/593939.png)